鼻竇炎的類型

鼻竇是位於顱骨內部充滿空氣的空腔。鼻竇與鼻道相連接,並被同一塊「黏膜」覆蓋,此黏膜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氣道的濕潤及黏住吸入的塵埃。鼻竇分為4對﹕額竇位於雙側眼眶上方的額部;上頜竇處於雙側顴骨內;較細小的篩竇位於鼻樑後方的兩眼之間;而蝶竇則位於鼻的上半部﹑兩眼後方。

 

鼻竇炎可能只維持數天,稱為急性鼻竇炎﹔或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持續性不癒,稱為慢性鼻竇炎。兩者之中,急性鼻竇炎比較常見。除了1歲以下的嬰兒因鼻竇未完全發育而不會發病,任何年齡的人都有機會患上鼻竇炎。

鼻竇炎的成因

大部分感冒病毒只會引致鼻塞。但當覆蓋鼻通道及鼻竇的黏膜發生腫脹時,便會阻塞鼻竇的黏液引流孔。被阻塞的黏液因無法排出而引起鼻竇炎的壓迫感及疼痛。閉塞的鼻竇為細菌或真菌生長的良好環境,細菌的感染繼而導致更多的炎症及疼痛。

 

慢性鼻竇炎是由於鼻黏膜長期受到刺激而腫脹所引起,這些刺激物包括:

  • 草木的花粉
  • 冷空氣
  • 酒精
  • 香水
  • 潮濕天氣
  • 房間內存在之塵蟎、霉及真菌所引起的敏感

過敏性哮喘的患者通常會罹患鼻竇炎。任何造成引流孔阻塞的鼻部病變均可引發鼻竇炎,例如瘜肉(黏膜上生成的小結節)或創傷造成鼻樑偏向一側(鼻中隔偏位)。牙齒感染可蔓延至鼻竇,而其他較罕見原因包括引起免疫系統破壞的愛滋病及纖維囊腫。游泳﹑空氣污染及吸煙可加重鼻竇炎。

鼻竇炎的病徵

主要表現為面部跳痛及壓迫感,以彎腰時為甚。額竇炎可引起眼眉上方的前額部疼痛,並有觸痛。上頜竇炎則引起上顎﹑牙齒及面頰部疼痛,易誤為牙痛。篩竇炎可引起眼周﹑眼後及鼻周疼痛。而蝶竇炎引起的疼痛位於耳部﹑頸部﹑眼睛後方﹑頭頂或太陽穴部位。
 

其他典型的症狀包括:

  • 感冒痊癒後仍有鼻塞
  • 黃綠色膿樣鼻涕
  • 感冒症狀對治療無反應
  • 鼻部有難聞的氣味

鼻竇炎也會令患者出現高熱﹑虛弱﹑疲倦﹑失去味覺及嗅覺,咳黏痰,尤以夜間為重。在極罕見情況下,感染可擴散至顏面骨或腦膜(引起腦膜炎) ,有時可於眼窩內﹑腦內或顏面骨內形成積膿。

鼻竇炎的診斷

醫生會詢問你的病徵,按壓你面部的某些部分以確認有無疼痛或腫脹。醫生或會使用透光法,在暗房裏用強光透射面頰或前額部,正常時鼻竇應透亮,否則提示有鼻竇阻塞存在。

如果以上檢查證明患者具有鼻竇炎的典型症狀,則通常無需再作進一步測試。不能確診時,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X光片,電腦斷層掃描(CT) 或磁力共振(MRI) 檢查。鼻內窺鏡可用於慢性鼻竇炎的檢查,在局部麻醉後,醫生會將一個末端帶有光源的可彎曲窺鏡經鼻孔放入以檢查鼻竇內部。

鼻竇炎的治療
  • 急性鼻竇炎 - 通常可在家中自行治療。休息、吸入水蒸氣、以及服用非處方藥物均可達到治療目的,你可向藥劑師查詢應用何種藥物。布洛芬(Ibuprofen) 或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等有助於減輕痛楚及幫助退燒。抗鼻黏膜充血劑,如假麻黃素( pseudoephedrine ) 及薄荷醇(menthol) 吸入劑均能減低鼻黏膜腫脹,幫助鼻竇引流。抗鼻黏膜充血劑的使用不可超過1個星期,否則會因使用時間過長而令鼻塞惡化。如果自行治療一星期後症狀沒有改善,則應向醫生求診。醫生可能會給予一個療程(三至十天)的抗生素治療。
  • 慢性鼻竇炎 - 可在藥房購買需要醫生處方的類固醇鼻噴霧劑 (如beclometasone 商品名為Beconase)。這種鼻噴霧劑通過兩種途徑起作用:對於長期感染,它可通過減低鼻黏膜腫脹使鼻竇引流暢通,同時也可減低由於過敏而引起的炎症。另外,抗組織胺藥物如loratidine(Clarityn)也會有助於治療。病情嚴重時,醫生可能會叮囑病人短期服用類固醇,但必須在醫生監督下使用。經鼻內窺鏡手術為最後的方法,經鼻道將內窺鏡管及手術儀器插入鼻內進行鼻竇清洗及擴大引流孔,可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此手術常見且安全,但也應記住任何手術都帶有一定風險。與本手術有關的特殊併發症包括對鼻道或鼻竇內黏膜造成輕微損傷,或損傷顱骨。另外,治療慢性鼻竇炎時還可能需要進行其他類型的手術,包括矯正變形的鼻中隔軟骨(鼻中隔成型術)或切除鼻瘜肉。
鼻竇炎的預防

下列建議有助於減低發生鼻竇炎的機會,尤其對鼻竇炎易感染人士有用:

  • 保持家居空氣濕潤
  • 使用帶空氣過濾功能的吸塵機
  • 停止飼養寵物
  • 接受抗敏感注射
  • 停止吸煙
  • 少飲酒
  • 潛水或游泳前使用抗鼻黏膜充血噴霧劑或片劑
最後更新日期: 2017年8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