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类型

中耳感染的医学名称是中耳炎,主要有三种类型:

  • 急性中耳炎
  • 慢性中耳炎
  • 积液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

外耳和中耳代表耳朵的不同部分,外耳包括外露于头部两侧的耳部分,以及通往头颅内部的耳道。
 

中耳包含三个小骨,帮助传送声音到耳膜。咽鼓管是一条很窄的管,负责连接中耳和喉咙,以及控制耳内的气压。
 

中耳炎会影响患者的中耳,在八岁以下的小孩中特别常见,但任何年纪的人均有机会患上。它可影响一隻或两隻耳朵。如果你家中有人曾患中耳炎,而你居住或工作的地方又有人吸烟,你受感染的机会便相对较大。

中耳炎的原因

急性中耳炎

这类感染通常由导致感冒或咽喉痛的细菌引起。这些细菌可以上达咽鼓管,引致感染。感染可导致出脓和出血等现象,鼓膜可能会因受压而破裂。在大部分病例中,破裂的鼓膜会自行癒合。
 

慢性中耳炎

如果鼓膜没有完全癒合,或者它曾因头部的撞击而刺穿,耳朵便会较易感染慢性中耳炎。感染慢性中耳炎没有感染急性类型那般痛楚,但持续的时间可能会长些,而且会重複受到感染。慢性中耳炎也可由胆脂瘤引起,令中耳製造过多纤维组织。

积液性中耳炎

当咽鼓管被阻塞,胆脂瘤便可能出现。这情况一旦出现,耳朵内的气压便不受控制。黏性的液体会在中耳积聚,听觉因而受到影响。
 

咽鼓管的阻塞可能由感染、敏感或肥大的增殖腺(位于咽喉后部的细胞,有助对抗感染)引起。小孩特别容易感染积液性中耳炎,这是因为他们的抵抗能力比成年人低,而且他们的咽鼓管较短和处于水平线位置,所以较容易被阻塞。患有敏感和花粉热的小孩也较易受感染。

中耳炎的病徵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病徵包括:

  • 严重头痛
  • 感到耳朵内胀满
  • 失聪
  • 耳鸣
  • 发烧
  • 当鼓膜破裂,会有血和浓流出
  • 感到浑身不舒服、作呕、呕吐或肚泻
  • 小孩会经常拉着耳朵或在吞嚥食物时有困难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的病徵远比急性中耳炎的轻微。患者通常不会感到痛楚,但可能有黏稠和难闻的脓流出来,以及听觉可能会受到影响。
 

积水性中耳炎

积水性中耳炎没有明显的徵兆,但小孩有时会埋怨耳朵似被堵塞。主要的病徵是短暂失聪,却常被人误以为是没有专心聆听。

中耳炎的诊断

为诊断出中耳炎,医生可能会:

  • 用名为「耳镜」的仪器检查耳朵内部
  • 提取一些流出物的样本作化验分析
  • 提取血液样本作检验来确定有没有受到感染
  • 进行简单的听力测试
  • 要求为患者作头部X光或电脑X光断层扫描(CT),检查有没有感染由中耳扩散
中耳炎的治疗

我们通常会让急性中耳炎自行復原。如果没有自行復原,可採用抗生素来治理。滴鼻剂或喷雾有时可用作清理咽鼓管的阻塞,而滴耳剂或剂片则有助止痛。
 

如果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没有适当治理,可能会引致失聪或其他严重的併发症。积水性中耳炎很少会长期损害身体,但是暂时性的失聪却足以影响小孩的教育和社交发展。因此,如果你认为你的小孩患上了中耳炎,便应立即带去看医生。
 

如果患者鼓膜有机会破裂,耳鼻喉专科医生可能会为患者进行名为「耳膜穿刺术」的手术,手术于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鼓膜内弄一个细小的洞,以排出液体。鼓膜会在感染痊癒后约一星期癒合。

要治疗慢性中耳炎,可利用抗生素来清除感染。可是,手术是一个更恆久的解决办法。「耳鼓膜成型手术」可以修补破裂的鼓膜以及中耳骨头的任何损伤。另外,如果疾病是由胆脂瘤引起,多馀的组织可用手术来移除。
 

积液性中耳炎可能会不药而癒,但也可以用抗生素来医治。若患者失去听觉,医生会建议患者作鼓膜切开手术。手术中,医生会在鼓膜上弄一个细小的洞,并插入一个名为「通气管」的管子,令耳朵不断排出积水,听觉通常能得以恢復。
 

如果小孩耳朵内插有通气管,游泳时必须使用耳塞以避免细菌进入耳朵。小孩也应定时到医院检查。通气管通常会在8个月至一年后脱落,而那小洞通常会在接着的8至9个月内癒合。
 

并不是所有医生都建议採用通气管,因为这样做可能对中耳或鼓膜造成永久的损坏,有一定的风险。

中耳炎的预防

适当处理感冒、伤风、喉咙痛及花粉热和其他敏感可能有助避免患上中耳炎。有证据显示,在婴儿出生后首三个月採用母乳喂哺婴儿,喂哺时用直立的姿势,都能减低婴儿患上中耳炎的风险。吸入二手烟和使用奶嘴已被证实会增加患上中耳炎的机会。

本网站的健康资讯已由卓健医疗的医生复核。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视作医疗建议,亦不能取代阁下就个人健康状况向合资格的医护人员作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