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痛經? 症狀有哪些?

痛經是指「經行腹痛」,即是婦女於月經前、後或行經時,以下腹及腰部疼痛難忍為主,甚至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的一種婦科常見病。如果經期僅感小腹或腰部輕微脹痛,這是正常現象,不屬「經行腹痛」範圍。

痛經的成因是甚麼? 可分為幾類? 而每類的醫治方式有甚麼不同?

肝氣鬱結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多由情緒控制失調,肝氣運行不暢,導致血氣阻礙於子宮
  • 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小腹墜脹而痛,或經前數日即有胸悶乳脹之感,經量多少不定、血色或紅或紫,亦可夾有血塊,經行不暢,煩躁胸悶,舌質正常或紫黯
  • 疏肝理氣止痛

 

胞宮(子宮)血瘀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多由長期氣鬱,血脈瘀滯,使經血瘀滯
  • 月經期間小腹疼痛劇烈,持續時間較長,腰臀部疼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排出瘀塊則疼痛減輕,唇舌紫黯,舌質黯或有瘀斑
  • 活血化瘀兼以理氣

 

寒濕凝滯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主要因外來寒濕病邪凝滯血脈
  • 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小腹冷痛,得熱則痛減,四肢寒冷。月經延後,經量較少而不暢順,月經色黯紅挾有血塊,大便較稀,帶下不盡,舌質黯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而滑
  • 溫經散寒,理氣行血

 

濕熱鬱結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或由於情緒控制失調而致肝氣運行不暢,令脾臟虛弱,濕熱蘊結
  • 或平日喜歡食辛辣食物,令濕熱內生
  • 或月經期間房事不慎,感受濕熱之邪,濕熱蘊結子宮,令氣血運行不暢
  • 除於經前或經期,少腹刺痛而有灼熱感,且拒按,月經提前或先後不定期外,經色黯紅穢臭,質粘稠,黃白帶下,平時兼有低熱,尿赤或頻數,大便乾或不爽,舌質紅,苔黃膩。
  • 清熱利濕止痛

 

氣血兩虛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多由身體虛弱,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虛弱所致
  • 經期或經後腹痛綿綿,喜按喜溫,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面色㿠白或萎黃,頭暈心悸,倦怠無力,語音低微無力,舌質淡,苔薄白。
  • 補氣養血

 

衝任虛寒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由腎中陽氣不足,衝任虛寒引起
  • 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得熱痛減,遇寒加劇,喜溫喜按,經期延後,量少色淡,帶下清稀,腰背酸痛,背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嫩,舌苔薄白。
  • 溫經止痛

 

肝腎虧損

原因

特點

醫治要點

  • 多由先天不足,肝腎虛弱,或因房事不節,氣血不足令子宮經脈失養
  • 經期及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經血量少色淡,周期延後,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質紅嫩少苔。
  • 補益肝腎,理氣止痛
個案分享

曾有一名50餘歲家庭主婦本身有多種疾病困擾,包括有子宮肌瘤、卵巢瘤、血壓高、腰痛。起初是以腰痛前來問診,經服用兩星期中藥後到了差不多來經的期間,病人口述月經一般都準,來經前左小腹都有下墜和脹的感覺,大便順暢,沒有明顯的經痛現象。以見及此,醫師跟從病人的症候處方一些改善經痛的中藥,希望能舒緩其痛楚。

 

緊接的下一個月,病人前來覆診,醫師於病人來經前處方一些預防和改善經痛的中藥,經期完後,病人憶述該次來經的確有比上一次來經改善很多,雖還有下墜的感覺,但已感覺有改善。因為上一次來經時病人憶述該感覺就好像左小腹有很重很重的下墜感,每動一動下墜感就更強烈,完全不想動,但該次病未到如此程度。緊接的再下一個月,醫師再於病人來經前後處方一些改善經痛的中藥,這次服藥後病人提及有明顯的改善,只有少許的下墜感。

 

醫師提及有時痛經未必體現於明顯的腰痛、腹痛等症狀,會因不同體質而有所不同,就好像以上個案的病人起初也不知道自己原來有痛經問題,可針對於月經前後以中藥作調理,或者以針灸治療亦可達致舒緩作用。

要預防月經失調有甚麼方法? 日常生活要注意甚麼?
  • 作息定時,11點左右需休息
  • 注意保溫,避免穿短裙短褲,要常常保持身體溫暖避免吹風
  • 溫熱飲食習慣,忌生冷食物 (如沙律、壽司、雪糕、冷飲等),月經前10日左右就要戒口
  • 月經前中後可使用暖水包熱敷肚臍下面的位置, 每日大概熱敷15-30分鐘, 也可達致舒緩作用
最後更新日期: 2017年8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