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一般可歸納於同一類別,稱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皮膚癌的主因是皮膚暴露在猛烈的紫外光下,因此陽光猛烈的地方(如澳洲)最容易令人患上皮膚癌。黝黑皮膚的人患上皮膚癌的機會較低,而以下人士患上皮膚癌的機會則較高:

  • 有家人患上皮膚癌
  • 皮膚長滿痣
  • 淺色皮膚、藍眼睛
  • 有雀斑
  • 皮膚容易灼傷
  • 在過去五年皮膚曾嚴重曬傷
  • 皮膚間歇暴露於猛烈陽光下
     

正常皮膚

皮膚分三層:外層為表皮,下一層為真皮,再下一層是用來支撐軟組織及脂肪的皮下組織。這三層皮膚內的細胞都有機會成為癌細胞生長的根源。
 

異常的皮膚增生

這並非癌症。良性的皮膚增生包括疣、痣和雞眼,並不是嚴重問題。不過,有些較罕見的良性皮膚增生可轉化為惡性,包括:

  • 博溫氏病:指癌變前的皮炎,呈紅色、鱗狀,只限於表皮。如果缺乏治理,可變成鱗狀細胞癌。
  • 日光性角化病:指細小的皮膚硬塊,常見於與陽光接觸的位置。這種病通常無害,但仍可能會轉變成鱗狀細胞癌。

惡性皮膚癌

  • 基底細胞癌:也稱「侵蝕性潰瘍」,是最常見的惡性皮膚癌。基底細胞癌形成於表皮細胞,一般影響範圍不大,生長緩慢,不會擴散到其他組織。因此,基底細胞癌通常不會致命。可是,如果不予治療,癌細胞可藏在皮膚更深部分,故名「侵蝕性潰瘍」。基底細胞癌與接觸陽光有關,通常影響患者面部。
  • 鱗狀細胞癌:這是第二種最常見的惡性皮膚癌,在罕見的情況下可以致命。它在表皮的細胞中出現,局部侵襲皮膚,但也可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鱗狀細胞瘤可由接觸陽光或某些影響皮膚的病毒引起,也可在舊疤痕的位置出現。
  • 惡性黑色素瘤:這種皮膚癌最嚴重,通常會擴散到其他組織或器官。雖然它可從皮膚上的痣發展而成,可是大部分惡性黑色素瘤都在表皮裡面製造色素的細胞中形成。惡性黑色素瘤狀似皮膚上的痣,但兩者有所不同,較為明顯的分別包括:

    生長不對稱:黑色素瘤的病變皮膚呈不規則狀

    周邊:病變皮膚的周邊凹凸不平

    顏色:病變中有不同的顏色

    直徑:病變皮膚直徑超過6毫米或其面積於最近突然增大

    高度:病變皮膚表面隆起
     

其他皮膚癌特徵包括斑點大小、形狀或顏色的轉變、痕癢、出血或潰瘍。雖然具有這些表徵的人士未必已患上癌症,但他們仍應到醫生處作檢查。

皮膚癌的診斷

如果懷疑患上皮膚癌,醫生或會建議你接受活組織檢查,從受影響的皮膚中抽取樣本,放在顯微鏡下檢驗。如有需要,你會獲轉介到皮膚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或整形外科醫生。
 

癌症若已擴散,便需使用其他測試來觀察患者身體內部,如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或X光。

皮膚癌的治療

治療方法視乎疾病的類型和階段而定。

  • 日光性病和博溫氏病:患癌的皮膚範圍,會透過液態氮冷凍或使用5-fluorouracil皮膚藥膏來切除。顯微鏡會仔細檢驗切除出來的組織,診斷結果。
  • 基底細胞癌通常會以小型手術方式切除,或透過液態氮冷凍來切除。有時也需要使用放射治療或局部化學治療(塗在皮膚上)。
  • 鱗狀細胞癌會擴散到其他位置,所以通常會以手術切除。手術後可能還需要作放射治療。
  • 惡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只出現於表皮時,稱為「原位黑色素瘤」,可以手術切除。醫生也會切除它周邊的正常皮膚。黑色素瘤所在的位置越深,便需要切除越多周邊的組織,亦需要更多植皮來填補傷口。如果癌症已經擴散,化學治療或其他藥物可以暫時控制病情,不過到了這個階段,癌症已很難治癒,此時的治療方向會是減輕病徵和延長生命。黑色素瘤厚度越大,癌症越容易擴散。
皮膚癌的預防
  • 防曬:減少接觸陽光,可減低患上皮膚癌的機會。建議大家多使用太陽油、穿防護的衣服,以及盡量留在有遮蔭的地方──尤其是早上11時至下午3時這段陽光最猛烈的時間。另外亦要避免曬日光浴。
  • 提高警覺:皮膚癌越早發現及治療,治療效果越好。如發現任何不尋常、剛剛出現或改變了形狀的皮膚病變情況,應儘早看醫生。
最後更新日期: 2017年8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