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類型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 亦稱胰島素依賴型
  • 患者大多為40歲以下人士
  • 患者的身體不能製造胰島素,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
  • 糖尿病二型是最常見的糖尿病
  • 患者通常為40歲以上
  • 患者一般能製造少量胰島素,但體內細胞卻因抗拒而不能將其善用
  • 以往從未有糖尿病的婦女懷孕時,可能會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的成因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 一型糖尿病的成因是由於胰臟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郎罕氏小島)壞死所致
  • 郎罕氏小島細胞壞死一般被認為是由體內的防疫系統所引致
  • 患者體內組織對胰島素反應不良,無法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以致胰臟製造更多胰島素,負責儲存葡萄糖的肝臟則釋放更多的葡萄糖
  • 最後胰臟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身體組織的胰島素抗性亦加劇,導致血糖水平慢慢上升
  • 血糖可能經過多年漸漸上升,才達到一定水平出現二型糖尿病徵。
  • 為確保胎兒發育期間得到足夠的糖分,孕婦體內會分泌多種妨礙胰島素功能的荷爾蒙,身體須要製造更多胰島素,才可適應這些變化
  • 假如身體無法供應額外胰島素應付懷孕的需要,便會演變成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徵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 尿量增加(因身體嘗試排走尿液中過多的葡萄糖,以水將它稀釋)
  • 異常口渴
  • 疲勞(因為葡萄糖沒有轉為能量)
  • 體重下降
  • 食慾增加
  • 噁心
  • 視力模糊
  • 感染,如鵝口瘡或生殖器官痕癢
     

若一型糖尿病在此時得不到診治,身體便會產生另一化學物質—酮,並在血液中累積,這情況稱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會引致以下病徵:

  • 嘔吐
  • 胃痛
  • 呼吸加速
  • 脈搏加速
  • 昏昏欲睡

如缺乏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會引致昏迷或死亡。

許多二型糖尿病患者完全沒有病徵,通常是例行身體檢查或因其他疾病接受篩檢時意外發現。

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有徵狀,可包括以下:

  • 尿頻
  • 經常口渴
  • 疲倦
  • 視力模糊
  • 生殖器周圍皮膚痕癢或經常感染,例如鵝口瘡

患者的體重近月可能有所改變,即因為血糖水平偏高而體重增加(導致糖尿)或下降,但如患者血糖高而平常飲食卡路里亦高,則體重不會改變。

妊娠糖尿病通常沒有任何徵狀,但患者有時亦會出現高血糖的病徵,包括: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感覺疲倦
糖尿病的診斷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 一型糖尿病可以通過測量血液中的含糖量進行診斷。抽血前,患者可能需要禁食8小時
  • 醫生可能建議驗血來量度血糖水平,當中包括空腹血糖測試,即化驗前最少8小時不能飲食,又或在任何時間進行糖化血色素( HbA1c)測試
  • 如檢測後普通科醫生不能立即作出肯定的診斷,便可能安排患者接受葡萄糖耐量測試,即在病人喝下甜飲後量度血糖在一段時間的變化。進行這項測試,前一晚便要開始禁食。
  • 妊娠糖尿病可透過葡萄糖耐量測試診斷。測試前一晚便開始禁食,檢測在早上進行。先喝下葡萄糖劑,然後由醫生每隔指定時距抽血化驗,看看身體在這段時間對葡萄糖的耐受性。
  • 孕婦如妊娠糖尿病風險偏高,醫生通常會安排在懷孕24至28個星期接受葡萄糖耐量測試。假如以往曾患妊娠糖尿病,便會先在懷孕18個星期測試一次,如結果正常,則在24至28個星期再進行測試。
糖尿病的治療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 一型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只能以注射胰島素來控制病情
  • 由於胃酸會破壞胰島素,因此不能以片劑服用,胰島素通常可由病人於腹部皮膚自行注射每天2次或4次
  • 部份二型糖尿病患者初發時只需調節生活和飲食,便可控制病情
  • 如調節生活和飲食仍不能降低血糖水平,醫生便會處方藥物促進身體製造更多胰島素和鞏固胰島素的功效
  • 患者若改變生活習慣和服藥仍不能控制血糖水平,醫生或會處方注射胰島素,以配合口服藥物一起使用或取代口服藥物
  • 患者必須完善控制血糖水平,要小心規劃飲食和定時運動
  • 每日餐單中必需含有大量身體可慢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全麥麵包及意大利粉、燕麥、糙米等
  • 每日最少五份水果和蔬菜,必須確保整體飲食的脂肪、糖分及鹽分均衡
  • 經常做適量的運動,例如步行或踏單車,有助降低血糖水平
  • 如無法透過飲食和運動控制病情,這類患者須要注射胰島素或服藥
最後更新日期: 2017年8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