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類型

骨折分為幾類。一是骨的桿部出現簡單裂縫,稱為「橫斷骨折」。長骨,如股骨(大腿骨),較常出現比較複雜和螺旋狀的骨折,令骨的表面較難重新接合。一般而言,創傷只會導致單一的骨折,稱為「簡單性骨折」。然而有些時候,尤其在較嚴重的意外中,骨折會產生數塊碎片,稱為「粉碎性骨折」。

骨折後,斷骨碎塊通常會分開。有時,碎塊會擠在一起,稱為「嵌入性骨折」。重覆的輕微壓力和拉力也可引致骨折,稱為「應力性骨折」,骨折部位通常為小腿和腳骨,運動員尤其容易有這種骨折。有時斷骨的末端會突出於皮膚之外,稱為「複合性骨折」或「開放性骨折」,可導致感染。

另外,兒童骨折和成年人骨折不同。小孩的骨較軟、較易彎曲。骨折時,骨不一定會完全折斷;骨可能會變形和裂開,造成「青枝骨折」(因狀似折開青幼的樹枝而得名)。另一種常見的兒童骨折稱為「生長板骨折」。骨的生長由接近長骨末端的特別位置開始,這位置稱為「生長板」。骨折有時會在這些位置出現,妨礙骨骼日後的生長。

由中年時期開始,骨的密度開始降低而更容易產生骨折。骨質疏鬆症是指骨質脆弱的情況漸漸惡化,使骨骼變得脆弱的疾病。這疾病尤其影響更年期後的女性。

骨折的表徵

骨折最明顯的表徵是痛楚,尤其是在移動身體時感到痛楚。骨折的位置通常會腫脹和瘀傷,並有可能出現不正常的扭曲現象,有時這現象會頗為明顯。骨折的部分可能會難以活動,這可能是骨折產生的直接結果,又或因痛楚而起。

骨折會使人臉色蒼白、發冷、噁心或輕微頭痛,這些通常由痛楚引起。若折斷的是較大的骨,如骨盆或大腿骨(股骨),可能會造成內出血,也可導致上述表徵。

骨折的急救

如骨折的人清醒、呼吸正常、傷口沒有外露,急救的首要步驟應是盡量避免移動斷骨。這會減輕痛楚,也可避免斷骨尖銳的末端因移動而引致更大創傷。固定骨折部位的方法視乎位置而定,可能需要使用吊帶或夾板。這些技術可從急救課程及指引中學習。任何懷疑有骨折的人都應徵求醫生的意見。

骨折的診斷及治療

大部分骨折都可用X光清晰診斷,但有些情況卻未必可以清楚看見,如拇指底部骨折或壓力骨折。嚴重意外發生後,如果傷者的血液循環或呼吸出現困難,或有其他嚴重創傷而影響這些重要系統,醫生會首先治理這些問題。然後,骨折會依照下述方法治理:

  • 因應情況把斷骨重新排列——可能需要使用麻醉劑或止痛藥,或兩者並用。這程序稱為「骨折復位」。
  • 固定骨折部位——工具包括石膏模、夾板或吊帶。有些骨折需要動手術,以及使用金屬螺旋、電線、針或板來把碎裂的骨連在一起。若斷骨的末端難以接合或難以放置在足以將兩端重新接合的距離,便需要使用這方法。

身體自行修復骨折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斷骨兩端癒合需時多少,視乎骨折類型和位置而定。一般而言,斷骨需要固定兩至八個星期。其後應做少許不太劇烈的運動,以增加骨的強度。為了促進痊癒和回復斷骨的活動能力,可能需要進行物理治療。

骨折有時會出現併發症。患嚴重骨折的人在痊癒後,運用手腳或關節時仍可能會有些毛病,如疼痛或僵硬。

有些斷骨不能完好接合,阻礙康復,這情況可透過手術,將骨接合起來。感染也會使骨折惡化,延緩痊癒。如果骨折的傷口外露,或需要動手術固定斷骨,便較易出現感染。

最後更新日期: 2017年8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