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甲狀腺癌的風險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前方,腺體扁小,平常難以觀察及觸摸到。女性在30至50歲期間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相對穩定,但其後風險便會下降;男性患此症的風險則一直隨着年齡提高,直至75歲為止。南亞裔婦女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特別高。
 

甲狀腺的癌腫瘤可能會穿過腺體,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通過血管或淋巴系統),在該處生長和形成繼發性腫瘤,這種擴散稱為癌轉移。良性腫瘤指非癌性而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甲狀腺癌分為以下四大類,其中乳頭狀和濾泡狀甲狀腺癌有時會合併為一類,稱為分化甲狀腺癌:

  1. 乳頭狀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腫瘤生長速度一般很緩慢,最常見於女性及年青人。
  2. 濾泡狀甲狀腺癌不及乳頭狀甲狀腺癌常見,一般只見於年齡較大人士。這種甲狀腺癌可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肺部或骨骼。
  3. 退行發育甲狀腺癌亦很罕見,生長速度往往比其他類型甲狀腺癌快,治療有一定難度。每20名甲狀腺癌患者中約三人患有此症,其中長者及女性較多。
  4. 髓質性甲狀腺癌很罕見,每20名甲狀腺癌患者中只約一名患有此症,而每四名髓質性甲狀腺癌患者中約一名屬於遺傳性,即家族世代遺傳。這種癌症可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肺部或骨骼。
     

此外甲狀腺還可能出現另一種癌症,稱為淋巴瘤,但病例甚罕有。

甲狀腺癌的成因

醫學界尚未確實掌握甲狀腺癌的成因,但某些因素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機會。以下人士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相對偏高:

  • 以往曾患非癌性(良性)甲狀腺疾病的人士,例如甲狀腺腫大或發炎。
  • 頸部曾做放射性治療,特別是年輕患者。
  • 日常飲食碘攝取量不足。
  • 一種名為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的遺傳腸疾病患者。
  • 有髓質性甲狀腺癌家族遺傳病史的人士。
甲狀腺癌的徵狀

甲狀腺出現腫塊很常見,例如每10名70歲以上婦女中有九名也有甲狀腺腫塊。甲狀腺癌的徵狀如下:

  • 頸部有無痛腫塊,漸漸變大
  • 吞嚥困難
  • 呼吸困難
  • 聲音沙啞
     

髓質性甲狀腺癌可能另有其他徵狀,包括腹瀉及面紅。
 

以上徵狀不一定是甲狀腺癌引致。如有察覺應請教醫生。

診斷甲狀腺癌

醫生會詢問您的徵狀和為您檢查,亦會詢問您的病歷和安排初步驗血。如醫生認為病人患上甲狀腺癌,或會轉介患者到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最常見的檢查包括:

  • 驗血檢查血液中甲狀腺荷爾蒙水平等。
  • 頸部超聲波掃描,即透過聲波產生甲狀腺的造影。
  • 甲狀腺腫塊活組織切片檢查:活組織切片指切除一小片組織。醫生會藉着超聲波掃描導入刺針,抽取甲狀腺腫塊的活組織,此外亦可全身或局部麻醉進行小手術,在頸部開切小口,抽取甲狀腺腫塊的活組織。活組織會交送化驗所化驗,以確定細胞屬良性(非癌性)或癌性。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選擇適當的治療。若腫瘤屬癌性,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其他檢測,評估癌細胞是否已擴散。評估癌症發展階段的程序稱為癌症分期。

治療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視乎甲狀腺腫瘤的類型、大小及分期而定。
 

手術

治療甲狀腺癌,最常用的方法是全部或部份切除甲狀腺,即甲狀腺切除術(Thyroidectomy)。甲狀腺周圍的淋巴腺亦可能一併切除。具體的手術形式視乎癌症擴散程度而定。
 

放射性碘療法(Radioactive Iodine Treatment)

大部分患者手術後都需要接受放射性碘療法,以確保殺滅所有癌細胞。放射性碘可採用藥水或藥片形式,亦可注射到病人體內。甲狀腺癌細胞攝取放射性碘後便會死亡,身體其他細胞則不會受損。放射性碘治療是住院服務,患者或要入住單人病房數天,因為治療後數天患者的輻射性會偏高,所以不應長時間與他人接觸。

體外放射性治療(External Radiotherapy)

放射性治療是透過輻射殺死癌細胞,即用輻射束瞄準癌細胞發射,令腫瘤縮小。這可以用作退行發育甲狀腺癌的第一線治療,亦可配合放射性碘療法治療其他類型的甲狀腺癌,此外亦可治療無法以手術切除的腫瘤或部分腫瘤。放射性治療是一個療程,通常為期數星期。
 

化療藥物(Chemotherapy Medicines)

化療是利用藥物毀滅癌細胞,但甲狀腺癌病例一般較少採用這種療法,除非癌細胞已擴散或接受其他療法後復發。
 

患者切除甲狀腺或接受其他甲狀腺癌治療後,必須終生服用荷爾蒙補充藥物,以替代甲狀腺應正常製造的荷爾蒙。

患者並要定期覆診,確保健康狀況良好及查找是否有癌症復發跡象。

最後更新日期: 2017年8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